湿地科学

闽江口:湿地重生 万鸟翔集

 

勺嘴鹬闲庭信步。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供图

闽江河口湿地改造后的生态鸟岛成为鸟儿的乐园。郑航摄

从2003年设立县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到2007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再到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江河口湿地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完成“三级跳”。

叫停不合理项目。企图侵蚀湿地,围垦项目虎视眈眈。福州毅然决定,撤销已列入“十五”计划的鳝鱼滩湿地围垦项目,变围垦为保护。

20年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闽江河口湿地保护行动接续推进、迭代升级,闽江河口湿地的独特价值也更加凸显。

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观鸟栈道。雷岩平摄

世纪之交的闽江河口湿地,是这样一番景象:填海造地频发、养殖鱼塘比比皆是、污水肆意排放、垃圾遍布滩涂、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疯狂蔓延……湿地生态日益恶化,原本适合鸟类生存的植物和食物失去生长环境,很多候鸟也不愿驻足停歇。

卷羽鹈鹕全神贯注觅食。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绵长的海岸线上,闽江河口就像一颗生态明珠,既可供世人窥见中国东部沿海自然与人文历史演进过程,也可探索人与海、陆生态系统如何共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闽江河口湿地吸引游客前来旅游。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供图

在今天的闽江口,我们能够同时见证澎湃于山海之间的勃勃生机和人类延续千年不断进步的社会形态,也能读取人与海洋间一段从开发到保护、从对抗到和谐的历史经验,更为我们思考在当今日益拥挤的星球上如何加强海陆生态系统保护,更好地善待海洋、善待湿地提供了有益启示。(余少林 冯雪珠 覃作权 长轩)

冰心笔下描写的,正是江海交融、泽润生命的闽江河口湿地。这里绿水开阔,芦苇摇曳,万鸟翔集,一派勃勃生机。

闽江河口湿地举行亲子辨鸟活动。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供图

它是东洋界华南雨林生物地理省和古北界华中亚热带森林生物地理省在亚洲大陆海岸线上的交汇点;其近海区域是暖温带西北太平洋区和中国南海区的交汇海域。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由闽江串起的海、陆生态过程,造就了一系列独特的湿地和近海类型栖息地,使其成为一些全球最为濒危物种的关键庇护所。

闽江河口湿地何以受到候鸟青睐?

闽江河口湿地举办中国青少年生态教育研学活动。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闽江河口湿地公园全景。漫步福州街头,浓浓的绿意与斑斓的花草相融相依。满城绿道、处处公园、条条水系,“福州绿”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成为福州的另一张烫金名片。陈暖摄

建立司法保护基地。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福州观鸟爱好者杨金见证了这一生态保护“闽江实践”的明显成效。2003年,杨金第一次在闽江河口湿地观测到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琵鹭。此后每年冬天,这里都能发现数百只黑脸琵鹭的踪迹。许多黑脸琵鹭还在这里常年驻扎,成为常客。

“我觉得我的生命的风帆,已从蔚蓝的海,驶进了碧绿的江。”1911年冬季,从记事起第一次回福州的冰心,从银装素裹的北国来到闽江口,望见眼前青山碧水,惊讶而欢喜。

当前,福州市及长乐区正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从“武夷山国家公园—闽江—河口湿地—台湾海峡”的完整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启动闽江河口湿地保护方案全球招标,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还将带动罗源湾、连江敖江口、福清兴化湾等地发展,共同形成闽东沿海串珠状生态湿地格局,打造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全球样板,使湿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典范。

红树林生长繁茂。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供图

闽江河口湿地候鸟翩飞。陈铭清摄

其附近海域也是全球海洋物种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闽江河口记录有鱼类111种,明显多于比其更靠北或更靠南的沿海自然保护地。由闽江携带入海的大量营养物质滋养出的丰富鱼类和底栖动物资源,吸引了数量众多的候鸟聚集,也使这一海域成为近海活动的中华白海豚和印太江豚、进行长距离洄游的伪虎鲸等3种海洋哺乳动物的栖息地。